维基百科:投票/已通过的投票
外观
此页面存放获得通过,且投票完成一年以上的投票,新近完成且通过的投票请先放置于此页面进行公示。基本上,此页面仅收录放置于维基百科:投票下之投票子页面。目前,此页面的内容可能尚不完全,若有阙漏,欢迎自行更新页面。
2003年
[编辑]- “Wikipedia”的中文译名:2003年10月21日结束投票,“维基百科”以10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55.56%)获选为Wikipedia的中文译名。
- 中国君主条目命名:2003年12月13日结束投票,Lorenzarius的方案以10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3.33%)获得通过。
- 删除“理想语”:2003年12月14日结束投票,支持删除条目“理想语”的提议以8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0.00%)获得通过,该条目遭到删除。
- “模拟退火”与“模拟煺火”:2003年12月15日结束投票,“模拟退火为主”方案以5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100.00%)获得通过,条目“模拟煺火”被重定向至“模拟退火”。
2004年
[编辑]- 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2004年3月9日结束投票,“建议合并”方案以6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60.00%)获得通过,条目“中国共产党的名义最高领导人与实际的最高权力掌握人”、“中国共产党名义最高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合并至“中国共产党”。
- 当中文掺杂少量英文时的字体选择:2004年3月23日结束投票,“我愿意使用Times New Roman”方案以6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5.00%)获得通过。
- 合并繁简体名称重复条目:2004年8月13日结束投票,投票中“全部合并”选项以6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54.55%)为多数,不过最后社群经过进一步讨论,决定仅有限度的进行繁简条目合并,“条目名称繁简用语相同的合并,其他仍然保留繁简体两个版本”。
- 首页的其他语言维基百科是否用中文名:2004年8月21日结束投票,“合用中文名称和本语言名称”方案以10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6.92%)获得通过,中文维基百科首页左侧之“语言”一栏各语种以中文和原文合用的形式显示。
- “Wikisource”和“Wikimedia Commons”的中文译名:2004年12月14日结束投票,“维基共享资源”以7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20.59%)获选为Wikimedia Commons的中文译名,“维基文库”以13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48.15%)获选为Wikisource的中文译名。
2005年
[编辑]- 南北朝的消歧义方式:2005年3月30日结束投票,“消歧义放在南北朝 (消岐义)”方案以8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7.50%)获得通过,南北朝之消歧义页面放置于“南北朝 (消歧义)”。
- 创建只有一个条目的分类是否妥当:2005年4月30日结束投票,“不赞成创建只有一个条目的分类”方案以9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64.29%)获得通过,社群决议避免建立只有一个条目连结的消歧义页面。
- 维基荣誉规则变更:2005年9月13日结束投票,Ffaarr的方案以4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0.00%)获得通过。
- 关于首页是否许可“红字”存在:2005年12月11日结束投票,R.O.C的方案以6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5.00%)获得通过。
- 维基百科5万条标志:2005年12月13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量达到五万篇为止)结束投票,“麻将”方案以10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52.63%)获选为中文维基百科五万条目纪念标志。
2006年
[编辑]- 香港观塘apm商场条目命名:2006年1月25日结束投票,“apm”方案以8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2.73%)获得通过,条目“apm (香港)”与“创纪之城五期”分别独立成为条目。
- SK2杯条目竞赛:2006年2月17日结束投票,Snowyowls撰写的条目“台湾鸟类学史”以19.5分的成绩夺得第一名,Snowyowls并获奖金新台币400元。
- 2006年中文维基年会地点选择:2006年3月4日结束投票,香港在第一轮投票中以99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32.14%)击败台北(61张支持票)、上海(54张支持票)和北京(54张支持票)等6个城市,后再经社群之SWOT分析一致同意,成功取得2006年中文维基年会申办权。
- ACG专题条目的译名与命名:2006年3月26日结束投票,Upssdr的译名定义和命名原则方案分别以7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100.00%)和6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5.00%)获得通过。
- 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2006年6月2日结束投票,长夜无风的方案以11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100.00%)获得通过,中国大陆之行政区条目统一改以全称命名,即加上“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名词。
- 条目标题中的连字词使用:2006年6月23日结束投票,Koika的方案以10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3.33%)获得通过,条目标题中的连字词统一改用“与”。
- 社区首页改版:2006年6月30日结束投票,Demos、笨笨的小B和Theodoranian的方案以28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100.00%)获得通过,中文维基百科之社区、互助客栈和目录页面进行改版。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命名方式(第二次):2006年7月31日结束投票,“2b”方案经三轮投票后最终以24张支持票(占第三轮投票总有效票数的54.55%)获得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的条目需要消岐义时,以一般消歧义的方法在相关条目标题的末端加上“(香港)”。
- 新闻动态改版:2006年8月11日结束投票,笨笨的小B的方案以27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93.10%)获得通过,主题“新闻动态”进行改版。
- 首页改版(2006年):2006年8月26日结束投票,Upsuper的方案以20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26.67%)获得通过,成为新版首页样式。
- “Wikimedia Incubator”的中文译名:2006年8月26日结束投票,“维基孵育场”以10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27.03%)获选为Wikimedia Incubator的中文译名。
- 增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2006年11月11日结束投票,支持新增转换标签的提议以45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3.77%)获得通过,页顶将新增转换标签,并依讨论结果命名为“港澳繁体”,旧有的“繁体”页顶标签更名为“台湾正体”。
- 将俄罗斯人和俄国人分类合并:2006年12月29日结束投票,“将Category:俄国人重定向至Category:俄罗斯人”方案以5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3.33%)获得通过,分类“俄罗斯人”被重新导向至“俄罗斯人”。
2007年
[编辑]- “互联网”与“因特网”:2007年1月14日结束投票,“互联网”方案以7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87.50%)获得通过,条目“因特网”被重定向至“互联网”。
- 非中文重定向页面(第二次):2007年3月15日结束投票,九个方案中共有七个方案获得通过,得以作为非中文重定向页面之主题:
- “学术名称”方案以29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6.31%)获得通过。
- “国际性”方案以30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3.33%)获得通过。
- “日语异体字”方案以25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69.73%)获得通过。
- “日语假名”方案以27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5.00%)获得通过。
- “作品名称”方案以27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7.01%)获得通过。
- “人名以外的缩写”方案以23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8.46%)获得通过。
- “时区”方案以23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9.31%)获得通过。
- 罢免管理员及行政员的票数:2007年3月25日结束投票,其中在“票数要求”方面,“方案二”以19张支持票(占该方案总有效票数的54.29%)成为唯一支持票数占总有效票数一半以上的方案,经社群讨论后获得通过。
- 是否要有管理人员解任制度:2007年10月21日结束投票,支持设立管理人员解任制度的提议以52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100.00%)获得社群一致同意通过。
- “圣诞节”与“耶诞节”:2007年11月16日结束投票,“圣诞节”方案以46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92.00%)获得通过,统一采用“圣诞节”之称。
- “澳门科技大学”条目应否移除“批评”一节的争议内容:2007年12月15日结束投票,支持移除争议内容的提议以2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50.00%)获得通过,条目“澳门科技大学”中“批评”一节之争议内容遭到移除。
2008年
[编辑]- 申请罢免管理员方针草案表决:2008年6月18日结束投票,将申请罢免管理员方针草案通过成为正式方针的提议以41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100.00%)获得通过,写入中文维基百科方针《管理员的离任》中“通过解任投票除权”一节。
- 自动确认用户门槛更改:2008年6月22日结束投票,“注册7天及编辑50次(维基见习编辑同等资格)”方案以47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100.00%)获得通过,自动确认用户门槛自注册4天(无编辑次数门槛)调整至注册7天、编辑次数50次。
- “2008年崇礼门纵火事件”条目命名争议:2008年6月30日结束投票,支持将“2008年崇礼门纵火事件”移动至“崇礼门纵火事件”的提议以8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100.00%)获得通过,条目“2008年崇礼门纵火事件”被移动至“崇礼门纵火事件”。
- 突破二十万条目使用的标志:2008年7月31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量达到二十万篇为止)结束投票,“选择3”方案以26张支持票(占该方案总有效票数的96.30%)获选为中文维基百科二十万条目纪念标志。
- 分拆删除投票:2008年8月8日结束投票,Cdip150的方案以24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5.00%)获得通过,中文维基百科之删除投票和请求页面分拆为页面存废讨论和档案存废讨论,而“删除投票/侵权”页面同时更名为“页面存废讨论/疑似侵权”。
- 小小作品判断标准投票:2008年8月24日结束投票,“A1”、“B1”、“C1”方案分别以18张、13张、22张支持票(分别占该组总有效票数的72.00%、52.00%、88.00%)获得通过,新版小小作品判断标准为“正文汉字50字以下为小小作品,外文和数字算半个汉字,且不包括资讯框和模板”。
- 优良条目重审和特色条目重审机制改革方案:2008年9月29日结束投票。“机制改革”投票方面,Iflwlou的方案以22张支持票(占该投票总有效票数的100.00%)获得通过;“冷静期”投票方面,“1个月”方案经过延长投票以12张支持票(占总有效支持票数的48.00%)获得通过;“重审、提名改革”投票方面,Baycrest的方案以15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100.00%)获得通过;“重审成立票数”投票方面,2014的方案以13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1.25%)获得通过。
- 是否在“命名常规”方针中增补进“名从主人”的内容:2008年12月8日结束投票,“投票一”方面,支持将“名从主人”原则写入中文维基百科之《命名常规》中的提议以26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83.87%)获得通过;“投票二”方面,情况一中“选项二”以15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5.00%)获得通过,情况二中“选项一”以18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5.00%)获得通过。
2009年
[编辑]- 格式手册中关于连字号的规定:2009年1月27日结束投票。
- 巡查权及回退权的门槛应否相同:2009年2月12日结束投票。
- 命名争议的临时解决办法:2009年2月15日结束投票。
- “首页”改名:2009年2月23日结束投票。
- 巡查权及回退权的门槛:2009年2月28日结束投票。
- “Wikiversity”中文译名:2009年3月1日结束投票。
- 应否为巡查者及回退员设立解任程序:2009年3月10日结束投票。
- 巡查权的产生办法:2009年3月22日结束投票。
- 2009年中文维基年会举办城市:2009年3月1日结束投票。
- 突破25万条目所用标志评选:2009年4月19日结束投票。
-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标志(方案二):2009年5月11日结束投票。
- 关于管理员罢免方针的修订:2009年9月1日结束投票。
2010年
[编辑]- 化学反应的命名:2010年3月9日结束投票,“5A”方案在第二轮投票中以7张支持票(占第二轮投票总有效票数的77.78%)获得通过,写入《命名常规》中“化学反应”一节(今已移至《化学命名常规》页面中的同名章节)。
- 有关ACG条目的正式译名:2010年7月15日结束投票,支持维持现状的提议以46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56.79%)获得通过,ACG专题相关条目及模板中的“正式译名”称呼维持不变。
- 开放IP创建条目权限(第一次):2010年9月20日结束投票,支持开放IP创建条目权限的提议以101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53.43%)获得通过,经社群讨论后决定开放匿名用户(IP用户)创建条目三个月。
- 新条目推荐标准修订:2010年12月17日结束投票,“方案E”在第二轮投票中以13张支持票(占第二轮总有效票数的56.52%)获得通过,新条目推荐标准中的“近期”一项内容修订为“在推荐日之前修改不间断超过5天内,创建或进行过重大增订。”
2011年
[编辑]- 开放IP创建条目权限(第二次):2011年1月6日结束投票,支持开放IP创建条目权限的提议以77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75.49%)获得通过,中文维基百科此后永久开放匿名用户(IP用户)创建条目。
2013年
[编辑]- 首页设计改版:2013年4月9日结束投票。
- 人物条目勋衔之使用:2013年5月11日结束投票。
- 上海市条目“第一大”争议:2013年11月16日结束投票。
2014年
[编辑]- 小作品判定条件修正:2014年02月17日结束投票,“正文内容200字”方案以11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45.83%)获得通过,新版小作品判断条件为“任何正文内容超过50字并少于200字的条目”。
- 提升“忽略所有规则”至方针:2014年7月5日结束投票,支持将“忽略所有规则”页面升为方针的提议以19张支持票(占总有效票数的90.48%)获得通过,“忽略所有规则”正式成为中文维基百科方针。
2018年
[编辑]- 百万条目标志评选:2018年4月5日结束投票,“选项八”方案以85张支持票(占该方案总有效票数的52.80%)获选为中文维基百科百万条目纪念标志。